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化工小常识 | 食品篇

时间:2024-06-07 11:18:28 行业资讯 我要投稿

1、馒头、面包为什么那么蓬松?

发酵粉用于馒头、面包、糕点的制作,其作用是中和发酵生成的酸并通过发泡使制品膨松。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某些酸式盐(如酒石酸氢钾、磷酸二氢钠)的混合物,前者的作用是中和面糊中的酸性配料和生成二氧化碳,后者则可防止生成碱性太大的碳酸钠。作用原理是先由酵母中的淀粉酶使淀粉变成糖分,再由其中的酒化酶使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进一步膨胀就形成松软的多孔物,并生出少量酒精和酯类,使食品松软可口。由于鲜酵母作用慢,且不易控制,故用发酵粉。

360截图20240607111855124.jpg

2、嫩化剂为什么能够加速

食物的水解?

嫩化剂本身是一种水解酶,是一种在难煮熟的肉(如牛肉特别是牛胃等)烹制前的添加剂,它能在室温下加速食物的水解,使蛋白质中的肽链催化断裂。由于这种酶的作用,食物达到相同煮熟程度所需的时间大为缩短,对结缔组织如骨胶原和弹性蛋白质(牛蹄筋)这类聚合物尤其有效,对肌肉纤维蛋白也有一定作用。主要的肉类嫩化剂有木瓜酶类或真菌(即微生物)蛋白酶。一种作为牛肉表面处理的典型嫩化剂配方为:2%商品木瓜酶或5%真菌蛋白酶,15%葡萄糖,2%谷氨酸一钠(味精)和食盐。

360截图20240607111903301.jpg

3、合成食用色素

是否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毒理方面的原因,合成的食用色素商品使用受到限制,而且不断被淘汰。目前在用的主要是以下5种:

(1)苋菜红。紫红色粉末,可溶于水和多元醇,不溶于油脂。有较好的耐光,前热、耐盐和耐酸功能,缺点是耐菌性、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宜在发酵食品中使用。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为每千克0.05克。

(2)胭脂红。深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油脂。耐光性、耐酸性好,在碱性条件下呈褐色,缺点是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和耐菌性差。

(3)柠檬黄。黄色粉末,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能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油脂。耐热、耐光、耐盐、耐酸性均好;耐氧化还原性较差,还原后褪色,遇碱稍变红。

(4)日落黄。橙黄色粉末,溶于水、醇,不溶于油脂,遇碱变红褐色;耐还原性差,还原后褪色。

(5)靛蓝。蓝色粉末,各国广泛采用。溶于丙二醇和甘油,水溶性较差,不溶于油脂,着色力强,耐光、热、酸、碱性均好,但耐氧化还原及抗菌性差。

我国规定以上色料可使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色酒以及糖果、糕点和罐头等,用量一般不得超过0.1克/千克。

360截图20240607111939021.jpg

4、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水果的香味是因为含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有的水果因酸性物质含量高,在成熟时会形成乙醇,化合成酯,便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它们和花卉一样都含有芳香的挥发性物质--挥发油。尽管这种物质含量极少,但却能决定某一种水果的风味。水果的香气不仅树种和品种间差异很大,而且在不同成熟时间里含量多少也不一样。夏季成熟的菠萝比冬季成熟的菠萝香气更浓。桃子的芳香也是到果实成熟时才能产生,如果过早采摘,即使存放很长时间后也不会产生香味。

360截图20240607111944874.jpg

5、为什么味精放多了反而不鲜?

烹调中味精用量要适当,一般浓度不超过千分之五,多了反而不鲜。味精略呈碱性,宜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使用。在 pH=3.2即味精的等电点,鲜味最低;pH=6 时,全部离解,鲜味最高;pH>7,则变为二钠盐,鲜味消失。使用味精的适宜温度为 80℃左右,最高不超过120℃,一般在食用之前添加,效果最佳。味精在150℃会失去结晶水,210℃会发生吡咯烷酮化生成有害的焦谷氨酸盐。达到熔点(270℃)左右则分解。在pH值小于5的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加热,味精也会发生吡咯烷酮化,使鲜度下降。味精能被吸收、进入体内参与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可刺激食欲促进消化,但不宜多食。成人每日摄入量一般不宜超过6克。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影响人体对新陈代谢必需的二价钙、镁离子的利用,造成短时间的头痛、心跳加速、恶心等症状。婴幼儿更应少食。

360截图20240607111951005.jpg


广告位出租
广告位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