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古代又没有冰箱冰柜,古人夏天的冰打哪来?

时间:2024-06-25 11:31:20 行业资讯 我要投稿

古代的冰

我们都知道,古人虽然没有冰箱冰柜,但夏天依然搞出来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冰品冷饮,那么除了深挖洞、广积冰这种原始方法,他们这些冰还能从哪来呢?

据说,那时候还有“进口冰”……

更何况,古代其实也是有“冰箱”的,只不过这个冰箱是古人靠智慧做出来的天然冰箱——冰井,使用时还有青铜做的“冰鉴”。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冰都是从哪来的?

藏冰

古人究竟是怎么藏冰的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以古代的条件,是不可能在夏天造出冰的。

所以,长久以来,冰获取冰块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冬天去结冰的河面或者湖面上采冰。但要使得冰块熬到夏天正热的时候,六个字 :

深挖洞  广积冰  

《礼记》有明确记载:

“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

也就是说,古人在寒冬腊月时会凿冰储存,储存时呢,要在冰井内垫上新鲜的稻草和芦席,然后将冰放置其上,最后再将整个窖密封,直到第二年夏历的二三月才重新开启并使用。

根据目前的史书记载,我国已知的最早开始藏冰的朝代是西周。西周设有“凌人”这么一种官职,专门负责“掌冰”。

《诗经》曾经有这么一句: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这个“凌阴”其实就是古人挖的冰窖。

上世纪70年代,河南滑县就发掘出了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冰窖。

又比如《魏志》中专门写了曹操建立了与铜雀台、金凤台齐名的冰井台,用以窖藏冬天采集的冰块。

据史书记载,曹操修的“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 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而民间也有在自家后院挖洞藏冰的,夏天的时候拿出来发国难财。

唐朝时候,长安的冰价就曾被一度炒到【等同金璧】的水平。

如今西安最凉快的地方冰窖巷,就是明清时官府藏冰的地方。

每年冬天,渭河乃至绕城八水、城南太乙宫,以及巷子西边至白鹭湾、龙渠湾一带专门为采冰修造的水池都是好去处。

坚挺如太乙宫据说至今夏天仍然有冰存在。

古人一般会储存多少冰呢?

一般来说,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

这是因为古代条件有限,无论密封有多好,最终都免不了有一部分冰会融化。

清朝《大清会典》还特别记载了清朝储存冰的数量:

“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二万六千七百块”。

此外,德胜门、正阳门等处也挖掘有冰窖。

冰块除了夏天给皇帝后妃以及贵族们直接消暑降温外,还会用冰做成各种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饮用冰水。

而冰有时候也被当成一种非常“昂贵”的赏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被皇帝赏赐了几块冰,高兴的写下了《谢赐冰状》。

而像古罗马这种地中海气候影响下的国家,很少会有大范围自然冰,为此古罗马人不惜爬到西西里岛的埃特纳山山顶去采冰。

顺便一说,埃特纳山是欧洲最高最大、喷发次数最多的活火山。

除了自己采冰外,中国还会进口外国的冰块。

美国在建国前,有句自嘲的话是这么说的:

“新英格兰只产花岗石和冰块,别的什么都没有。”

所以他们一度不惜余力地推动将北美的冰块销往全世界。

由于海运成本低,冰块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溢价喜人,远洋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北美的冰块畅销世界。

所以,《百年孤独》里第一句话就是参观冰块: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虽然中国长期不买账外国的奇技淫巧,但对冰块的需求非常旺盛,除了吃,最重要的是沿海地区可以长时间保鲜海产,尤其两广地区很难搞到自然冰,进口冰块稀松平常。

比如香港的雪厂街,就曾经是1845年美国成立丢杜天然冰公司的地方。

有趣的是,从“雪厂街”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来 在广东方言中,“雪”常指代“冰”。

“雪条”就是“冰棍” 

“雪柜”就是“冰箱”

“雪糕”就是“冰淇淋”

制冰

那采冰这么麻烦,还受季节和地域限制,古人有没有方法制冰呢?

《淮南万毕术》中倒是有过“夏造冰”方法的记载,但因语焉不详又年代久远 ,已经成为像地球仪一样难以验证的古代天顶星科技;

1698年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来到中国倒是表演过西方制冰术,但没有详细说明;

而网上盛传唐末就有的硝石制冰法,大概是受穿越小说的影响得出的结论 古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

17世纪 荷兰工程师雷德尔发现在冰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钾,也就是硝石,可以使水降温,不过降温幅度非常有限;

想想,人类80万年前就已经学会生火 然而直到1775年库伦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冰,人类才真正学会了制冰,这才是最神奇的事情。


广告位出租
广告位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