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正确认识美白类化妆品

时间:2024-05-27 09:57:20 行业资讯 我要投稿

美白化妆品分析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在我国女性消费者中,对肌肤白皙的追求也是他们使用化妆品的重要诉求之一,因此美白类化妆品在中国乃至亚洲深受消费者欢迎,化妆品企业也十分看好这一市场,纷纷推出自己的美白产品。

我国美白化妆品历史

image.png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白粉敷面,形成了最原始的美白方式,当时用的粉主要是米粉。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铅白粉,也就是碱式碳酸铅,因其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铅白粉含有重金属,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最后变成了黄脸婆。

隋唐时期人们对于美容的需求进一步增大,美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敷粉,中医药美容及相应配方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药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有关于美白化妆品配方的篇章。宋元明清时期,美白类化妆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慈禧使用“八白散”敷面,把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用蛋清调好涂脸,据说有淡斑美白祛痘的功效。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化妆品工业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美白方法逐渐与世界接轨

什么是美白化妆品?

  美白化妆品一般是指有助于减轻或减缓皮肤色素沉着,达到皮肤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妆品。由于此类产品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其属于特殊化妆品范畴并实行注册管理。

  目前,我国对于美白化妆品的判定主要基于产品的标签宣称和产品内在属性。

 在我国通过物理遮盖形式达到皮肤美白增白效果的产品也归于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管理,许可批件上的产品类别处印有“祛斑美白类(仅具物理遮盖作用)”字样,在此类产品标签上也需要明确标注“仅具物理遮盖作用”以示区分。这类产品仅仅是起临时的遮盖性美白作用,并不会真正使原有皮肤颜色变白。

黑色素生成原因

image.png

随着皮肤生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黑色素的生成原理,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多巴和多巴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黑色素。

紫外线的照射会使黑色素细胞合成产生更多的黑色素,使皮肤变黑从而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美白化妆品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要适当,如果作用过强可能会严重干扰黑色素生成而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很多新的美白成分被发现,在化妆品里添加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转移及代谢等途径来达到美白效果。

黑色素生成

黑色素的生成实际上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它是黑色素细胞内重要氨基酸----酪氨酸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代谢转化而生成,并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紫外线的照射会使黑色素细胞合成产生更多的黑色素,使皮肤变黑从而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美白化妆品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要适当,如果作用过强可能会严重干扰黑色素生成而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常用美白剂有哪些

常用美白剂

   除了以物理遮盖方式达到美白增白效果的产品外,目前,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的转运,还原黑色素,促进表皮黑色素的脱落等,根据配方中所用具体美白剂不同,产品的美白作用通常是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机理及原料组合来体现的。

  在我国及日本、韩国化妆品中常用的美白剂包括:熊果苷、烟酰胺、光甘草定、苯乙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抗坏血酸葡糖苷、3-邻-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凝血酸、甲氧基水杨酸钾、红没药醇等。

  其中美白植物成分主要包括油溶性甘草提取物、构树叶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等。

  二氧化钛、氧化锌、云母、滑石粉等原料是常用的物理美白成分。

消费者如何选美白化妆品

认准国妆特字

  国妆特字就是代表该化妆品属于我国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具体表示方法应为“国妆特字G”再加8位数字(前四位数字代表获得批准文号的那个年份),如果是进口的此类化妆品,其批准文号由“卫妆备进字”或“卫妆进字”打头。

  也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国家局“化妆品监管”APP核对产品注册信息与实际标签标注的信息的一致性。选购时注意区分祛斑美白类中的仅具物理遮盖的产品。


广告位出租
广告位出租